<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365足球_微软365免费永久激活码_365bet备用线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法规 > 政策解读

        365足球_微软365免费永久激活码_365bet备用线路

        来源:半月谈     发布时间:2019-02-01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脱贫攻坚战已进入攻城拔寨阶段,如何进一步完善脱贫长效机制,持续激发脱贫主体内生动力?近期,国务院扶贫办、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等13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扶贫扶志行动的意见》。《意见》强调扶贫扶志,改进帮扶方式,杜绝“保姆式”扶贫,杜绝政策“养懒汉”。

          这是扶贫工作思路和重心的新调整、新变化。

          “保姆式”扶贫损害扶贫成果和脱贫质量

          脱贫攻坚以来,广大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信心、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高,扶贫扶志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是,仍有一些贫困群众脱贫主体意识淡薄,“等靠要”思想突出,安于贫困,争当贫困户,“蹲在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这已经成为扶贫路上难啃的“硬骨头”。

          除了贫困群众自身思想上的惰性,一些地方的帮扶方式也存在一定问题。部分扶贫干部把扶贫工作理解为送钱送粮送物,又大包大揽,让贫困群众成为被动的扶贫接受者,内生动力不足。

          精准脱贫政策使几千万贫困户摘掉了穷帽子,也让部分贫困户患上了补助扶持“依赖症”,同时让不少非贫困户出现心态不平衡的问题。

          社会舆论纷纷呼吁,扶贫不能“养懒汉”,帮扶政策要改善。

          摆脱思想贫困,强化精神帮扶

          下有所呼,上有所应。此次13部门文件全新布局扶贫扶志工作。《意见》指出:扶贫扶志工作应更加注重培育贫困群众主体意识,注重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提升贫困群众自身的造血能力。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相对于物质贫穷,精神贫穷更可怕。相对于“立竿见影”的物质上的扶贫,精神上的扶志更为艰难和曲折。

          如何在保障物质扶贫的同时,强化精神帮扶?《意见》要求基层大力弘扬“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等精神,帮助贫困群众摆脱思想贫困、树立主体意识。运用好农村“大喇叭”、村内宣传栏、微信群等平台,组织党员干部、技术人员、致富带头人、脱贫模范等开展讲习。

          为防止精神贫困代际传递,《意见》特别提出,扶志教育尤其要重视对青少年的针对性教育,让青少年养成勤劳向上的好习惯、好观念,依靠他们带动家长共同转变观念习惯。

          《意见》鼓励开展全国脱贫攻坚奖评选,总结推广脱贫致富成功经验,发布脱贫光荣榜,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身边人,形成自力更生、脱贫光荣的鲜明导向。

          褒贬立场鲜明,奖惩政策分明。《意见》要求加强对不良行为的惩戒力度,开展高额彩礼、薄养厚葬、子女不赡养老人等摸底调查;探索设立红黑榜,曝光攀比跟风、环境脏乱差、争当贫困户等不良行为。

          改进帮扶方式,提高贫困群众脱贫能力

          《意见》强调扶贫工作应减少简单发钱发物式帮扶。除政策明确规定的现金发放外,扶贫工作原则上不得无条件发放现金。扶贫干部不得包办代替贫困群众搞生产、搞建设,杜绝“保姆式”扶贫,杜绝政策“养懒汉”。

          产业是脱贫支柱。《意见》要求各地应完善产业扶贫奖补措施,鼓励和支持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脱贫;采取劳务补助、劳动增收奖励等方式,提倡多劳多得、多劳多奖;推广自建、自管、自营等以工代赈方式,引导贫困群众自己选择、实施、管理、验收项目;推广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的扶贫超市等自助式帮扶做法,鼓励贫困户之间或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开展生产生活互助。

          产业技能何处来?《意见》提出,组织贫困家庭劳动力开展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采取案例教学、田间地头教学等实战培训,强化信息技术支持指导;突出培训针对性和实用性。

          近年各地技能培训各显身手,亮点纷呈。湖南永州市祁阳县扶贫培训中心根据贫困劳动力意愿,为企业进行订单式培训;江西瑞金市叶坪乡合龙脐橙专业合作社为散户提供脐橙种植技能培训;重庆城口县明中乡四合村将农业技术专家请到地头为村民培训农业技术。这些成功案例为开展扶贫扶志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